新晋网红旅游打卡地浦江 田野和诗意不一定在院方

  新时代 “浙”里好风光特别报道,带大家发现和体验我们浙江新晋的网红景点,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。今天我们要打卡的是一个流淌着诗意的地方,它不在远方,就在金华的浦江,陈祝胜是金华浦江上河村的一位乡村诗人,这几句诗里藏着上河村的好几处景点:

  壶源江边拾级而上的栈道,龙吟、虎啸一黑一白两座亭子,还有黄堂演山上这轮人造圆月,又叫“诗人小镇”。诗人小镇这个名字的由来,和2016年2月,当地三个孩子在失联72小时后被成功搜救回来的真实故事有关。这件事,我们1818黄金眼当时也进行了追踪报道和网络直播。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在这72小时内,有一万多人参与搜救,这么多人献出爱心,产生人间大爱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诗人来采风创作。我们浦江县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,签订中国首个诗人小镇就定在我们上河。”

  壶源江绕着诗人小镇蜿蜒流过,江里也流淌着浓浓的诗意,在这儿一不小心,可能就会遇到正在创作的诗人。

  金华浦江诗人 陈昭君:“这里山美水美,对我们写诗的人是很有灵感激发的。上河这里有壶源江饶了一个大弯,有点像月半弯,这里自古就有小杭州的美誉。”

  这首《上河湾》,就是陈昭君在诗人小镇创作的。正如《上河湾》里所述,上河村自古就有小杭州的美誉,所以在村里,走几步就可以遇到迷你版的三潭印月,再走几步就是微缩版的花港观鱼。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我们诗人小镇不光是诗意,还有文化,比如这个五进大方伯里面正在表演弋阳腔(大方伯,是一个大伯吗?)不是,大方伯是一个官衔,方伯是一个官衔。”

  大方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,五进的进相当于进深的意思,这幢徽派民居始建于明朝,里面正在唱的这种传统戏剧弋阳腔,据说是元末明初,从江西传过来的,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这个弋阳腔,刚刚唱的是很吉利的一曲《双桂联芳》。”

  记者范彬:“陈大伯,我看这里有很多一筐一筐的,这是什么?”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这是我们上河村的特产,叫索粉面。”

  索粉面是当地一种面食,因像一根根的绳索而得名。一盘盘索粉整整齐齐排列在竹扁里,在太阳的映照下,剔透发亮。而制作索粉面只需要一种材料:大米。

  浸泡了一周的大米,用石磨磨成米浆后,在竹扁里挂上一层,柴火烧着水,把米浆上水蒸透,剥下来的这层被称作索粉麦衣,索粉麦衣还可以卷着馅料直接吃。

  记者范彬:“这个弹性很足,口感比肠粉更厚实。”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厚实、有劲道。”

  记者范彬:“这个馅料也很有田野的味道。”

  索粉麦衣晾干后,切成条状,然后盘起来,一上午的时间就晒好了。做好的索粉面,放入开水,然后撒入村民自家做的咸菜,稍等片刻就是一碗美味了。

  记者范彬:“经过最简单的烹饪,就出锅了,不用加太多的调料。”

  “诗人小镇”乡村诗人 陈祝胜:“这是最原始的做法,也是我们村里最地道的口味。”

  记者范彬:“看着跟面条很像,但是比面条更有韧劲,你看我在这里放了一段时间,也没有胀开来。”

  白墙黑瓦古民居,风吹草低现马儿,白天,带上一本书,在这里看云卷云舒,晚上,倚着广安桥、踩着多彩鱼鳞坝打卡拍照,谁说田野和诗意,一定都在远方呢?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重庆私人导游网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